酒精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酒精灯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尴尬的千亿油菜产业裂叶毛茛

发布时间:2020-11-04 06:07:56 阅读: 来源:酒精灯厂家

尴尬的千亿油菜产业

中国粮油信息网

全国讯:湖北省的油菜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约占全国的1/6,年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有着全国一流的油菜科研技术和顶尖人才,然而油菜的加工产值仅100多亿元,长期停留在提供原料的低端产业链上;缺乏全国知名的菜籽油品牌,油菜种植大省的居民不吃菜籽油、甚至不知道本省有优质菜籽油,成为“油菜第一大省”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

2011年12月在武汉举办的食博会颇具湖北特色地在10万株仿真油菜花装扮的“油菜地”里拉开了帷幕,展厅中专门设置了油菜产品展区,重点推广湖北省的双低油菜与菜籽油品牌,连傅廷栋、官春云两位专门研究油菜遗传育种的院士也来到了菜籽油加工企业展位,现场向海内外客商宣传、“推销”菜籽油。

鄂产菜籽油在食博会上高调亮相的背后,却暗伏着一整条亟待振兴的产业链。“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是对湖北油菜产业优势地位的生动描述。目前,湖北省的油菜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约占全国的1/6,年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有着全国一流的油菜科研技术和顶尖人才,然而油菜的加工产值仅100多亿元,长期停留在提供初级原料的低端产业链上,缺乏全国知名的菜籽油品牌,油菜种植大省的居民竟然不吃菜籽油、不知道菜籽油的好处,令“油菜第一大省”汗颜。

有产业,无产业链

油菜产业链依靠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品牌等环节的集成配套来实现,但现阶段种植、加工没有一体化,产业链中甚至出现了“掉链子”的状况,湖北油菜产业的蛋糕一时难以做大。

湖北省是世界上油菜研究力量较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在油菜品种培育、坂栽技术、病害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油菜品种的双低率保持在95%以上,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4.但优质不能优用的情况在油菜产业中长期存在。

食用油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证明,食用植物油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包括硬脂酸、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组成,其中以油酸、亚油酸营养价值最高。但传统油菜品种由于芥酸含量高达46%,不仅不利于人体对食用油营养的消化吸收,而且对心血管有一定副作用。菜籽压榨后产生的饼粕本是高品质的饲料添加剂,但由于硫甙含量高,畜禽吃了不消化。

双低油菜是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菜籽饼中的硫甙含量低的油菜品种。双低杂交种的选育是油菜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目前全世界范围都把双低油菜作为一种重要产业加以开发。尽管湖北的双低油菜籽的品质大大提升,但长期都是在菜籽品种与生产技术上进行突破,工夫都下在了产业链的前端,终端市场默默无闻,导致价值链失衡。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副所长黄凤洪在接受《楚商》记者采访时说:“油菜产业链包含产前、产中、产后,要靠产后实现效益,最终反哺到产前和产中,现在制约产业链优质高效发展的瓶颈是加工利用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新型加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湖北油菜加工技术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油菜加工企业小,散,效率低,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植物油加工厂,这些小企业加工工艺落后,生产出的产品品质差、档次低,饼粕中富含的大量可利用的高营养价值成分都被遗弃,几乎没有对菜籽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多数菜子油作为四级毛油被贱价销售,成为外省香喷喷的火锅底料,还有的被加入调和油,帮助其他省市品牌食用油打天下,优质油菜籽在品质方面的优势丧失殆尽。

中国粮油五十强企业之一的湖北奥星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梁红星对湖北菜籽油品牌遇到的困境深有感触:“没有品牌,菜籽油的价值得不到宣传,也无法促进消费,自然大多数企业就不愿意做菜籽油品牌,所以收购价格抬不起来,附加值也低,造成恶性循环。”

除了加工为食用油,油菜籽每年还产生700多万吨的饼粕可用作饲料,现在的饲料中对饲料蛋白的需求激增,而由于传统的油菜品种硫苷含量高达100~150微克分子/克(饼),其酶解的产物对家畜、家禽有毒害作用,过去一般把油菜饼粕作肥料,浪费了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对饼粕的深加工增值潜力的发掘远远不够。

被蚕食的市场

“油菜产业链包含产前、产中、产后,要靠产后实现效益,最终反哺到产前和产中,现在制约产业链优质高效发展的瓶颈是加工利用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新型加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一方面,湖北的油菜加工企业多而规模小,通过做初级加工直接将菜籽油卖给外省的食用油企业,虽然利润低,可做一天的生意赚一天的钱,一直停留在低端的原料供应链上,白白为各种调和油做了嫁衣裳。

“品牌培育是一个过程,要3-5年的积累才能培养出消费群体,前期做品牌是要亏损的,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等不及也耗不起。”梁红星接受《楚商》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和大型民企并不是不知道菜籽油的好处,但仍向国外大量采购价格便宜的转基因大豆油、棕榈油这些外国人都不吃的油类,把国外进口食用油做成主打产品,兜售“概念”,以获得高额利润。国内想做菜籽油的企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大型企业竞争,力不从心,造成了中国最大的食用油品种--菜籽油至今没有全国性的大品牌。

此外,由于油菜的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产量低,导致菜籽油的成本比其他油都要贵。而之前国家制定的产业标准也不规范,做调和油的企业可以把棕榈油、棉籽油、鱼油等油脂进行勾兑,给最坏的油起一个最好、最新颖的名字再大肆宣传,消费者就会购买,企业也能获得丰厚利润,而纯菜籽油只要掺加了任何其他油脂就会立刻查出来,利润很低。

近年来铺天盖地的各种色拉油、调和油等食用油品种在广泛宣传下攻占了大片的食用油市场,成为了湖北人食用油的主体。但往十几年前算去,湖北原来是菜籽油的天下。

梁红星介绍,1998年之前,湖北省的菜籽油消费占全省油脂消费的90%,后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到2009年菜籽油消费仅占全省油脂消费的2%不到,只剩下农村地区有农民自己家榨油吃,而城市全部食用调和油和转基因大豆油。与此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外地,几年前安徽、湖南、江苏、上海地区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吃菜籽油,后因推广不够、缺乏品牌,市场逐年被挤占,曾为百姓下厨第一用油的菜籽油无奈被迫下席,超市难寻、主妇不爱。

与菜籽油不同,伴随着食用油品牌的推广,玉米和花生的命运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巨变。2009年之前的20年,玉米油都是低端用油,价格十分便宜,近几年广告里大力宣传玉米油降血压血脂,消费市场激增,09年一吨玉米油成本价比菜籽油便宜1000多元,到了2011年价格已经超过了菜籽油。几年前花生的成本价与菜籽差不多,花生油做出了品牌之后,花生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大幅增加,年产量从50万吨上升到400多万吨,花生油的年产量也从20万吨涨到200万吨。品牌培育了消费,黄河以北的地区现在都吃花生油,因为需求量大、生产厂家多、原料争夺激烈,花生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由1.5元一斤一度达到了7元一斤。与身价倍增的玉米油和花生油相比,菜籽油相形见绌,始终停留在一块多一斤的水平,农民虽然种了好的油菜品种,可卖不出价钱,纷纷改种其他作物,企业也不愿意推广,可谓“爹不疼娘不爱”,优质不能优价。

收复失地

湖北的双低油菜早在1975年就纳入了国家产业规划,受重视程度很高,三十多年来湖北的历任省长、省委书记都签署了各种文件,把双低油菜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进行大力推广,但因为政策不集中,政府的扶持力度十分有限,湖北的油菜产品迟迟无法建立起叫得响的品牌。

2010年,政府的政策开始集中,提出从2011年开始,省财政厅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双低油菜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植双低油菜产业的研发、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培育。

对于油菜产业现在受到的特别关注,黄凤洪拍手叫好:“调和油把人们‘调’得晕头转向,棕榈油由工业用油转身上到百姓餐桌,这种状况不改变将后患无穷!”他认为,发展湖北油菜产业是战略的需求。中国去年食用油消费2600万吨,其中进口食用油占60%多,自给率很低,进口的棕榈油和转基因大豆油构成了数量与质量安全的双重隐患。

油菜是中国第一大食用油源,也是最有潜力的油料作物。湖北的棉花没有新疆好,水稻比不过东北,小麦逊于河北、山东,唯独油菜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双低油菜品种种植中有肥地的功效,收割后可以再种水稻,每亩地可以为农民增加200多元的收益,适宜开展复合型农业。

现阶段湖北已经推行了“湖北优质菜籽油暨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战略,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中粮祥瑞粮油工业(荆门)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结为湖北省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企业,旨在推动企业由单一初级加工向品牌化过度,通过推出纯菜籽油产品来培育公共消费,实现价格统一,优质优价。

“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是食用油中最高的,现在是港澳台地区、日韩、欧美的主要食用油品种,也是未来中国食用油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就是因为没有推广、没有品牌才导致菜籽油的消费市场做不大,现在的消费者买油都是看牌子,打造品牌至关重要。”梁红星说。

联盟企业生产的菜籽油按政府统一指导价格进入市场,使湖北省菜籽油在市场上形成整体的品牌价格优势;政府优先推荐联盟企业的优质菜籽油进入省内各大中型超市、对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相关项目予以优先支持。政府为联盟企业提供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企业的相关设备配置、原料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宣传和市场开拓等。

企业联盟策略现已收到成效,09年武汉的超市内还没有菜籽油,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湖北的菜籽油品种,奥星菜籽油的月销售额也由09年初进武汉超市时的8万元到现已经过千万。随着菜籽油市场的拓展和价格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土和外省企业也开始跟进,消费市场氛围逐步搅热,油菜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都有所提高。

梁红星坦言:“全国已经有几百个菜籽油品牌,区域性品牌很多,但都处于整合阶段,全国知名的菜籽油品牌还没有出现。”除湖北外,奥星的菜籽油已经进入了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等地,2010年要继续向北京、上海进军。

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冯中朝指出,湖北油菜只要能充分发掘土地潜力,增加播种面积,使单产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并以品牌为导向,培植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副产品精深加工,全省油菜种植产值可达200亿元,加工产值1050亿元,油菜产业总产值1250亿元,可以形成千亿元的大产业。

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油菜生产作为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供给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政府已经启动了油料产业的振兴计划,对油菜实行良种补贴,并对“油菜大县”实行了奖励。从2011年起,湖北省财政厅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双低油菜产业的发展,每年还从中央下拨的油料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30%以上的资金支持双低油菜品牌开发工作的统一供种工作。省政府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共同推动双低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把湖北双低菜籽油品牌打造成为湖北农业农产品加工的模板范例,充分发挥湖北油菜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并要求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双低菜籽油的保健功能、社会各界支持油菜籽加工企业、积极将菜籽油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

随着湖北菜籽油品牌开始收复失地,油菜产业链的一部分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但目前看来,千亿产业的目标达成仍任重而道远。

复仇者联萌安卓版

1399彩票最新版

发哥棋牌手机版